該項目,歷時近六年,進行了大量基礎化學實驗和工藝參數的優化,特別是在無標準、無經驗、無參考的情況下,從零開始,自主進行了自動化設備的設計、制造、安裝調試和改造,攻克了大量的工程難題,創造了優異的技術經濟指標:鋰云母中90%以上的鋰和鉀、95%以上的銣和銫、85%以上的鋁、98%以上的硅分別以碳酸鋰(電池級)、硫酸鉀、銣鹽、銫鹽、明礬和高白度硅砂(滿足陶瓷釉料要求)得到開發利用,最大限度利用了資源和減少了環境壓力,真正實現了鋰云母環保綜合利用。
2021年9月25日,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在江西南昌組織召開了項目成果評價會。專家評價組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何季麟,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文海,中國有色金屬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、中國有色金屬學會會長賈明星,中國鋁業鄭州有色金屬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、執行董事樊大林,湖南有色金屬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、所長陳海清等專家組成。
項目現場
項目中控室
項目發起人及總負責人、佛山市金銀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啟發,介紹了項目的總體情況。項目發起人及技術指導、鋰電專家李小平教授介紹了項目起源和技術思路。項目發起人及研發負責人、江西安德力高新科技有限公司碳酸鋰事業部總經理邱學成,介紹了項目的實施情況。中南大學校長助理、低碳有色冶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劼,中南大學教授蔣良興介紹了項目研發情況及未來基礎研究計劃。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副秘書長高煥芝全程主持會議。
科技成果評價會現場
專家考察項目現場
評價組全體一致認為該項新技術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,為中國的云母礦環保提鋰以及綜合利用做出了重要貢獻, 是國內資源開發利用的重大技術進步。